盛夏时节,正是丝瓜络丰收采摘的高峰期。走进棠树乡窑墩村的丝瓜络基地,丝瓜藤爬上支架,碧绿浓密如绿色帐幔,藤叶间朵朵小黄花随风摆动,一根根丝瓜在阳光的照耀下泛着油亮的光泽,勾勒出一幅生机勃勃的田园图景。
据悉,丝瓜络不仅是天然环保材料,还可做成中药材,经过深加工,甚至能做成有机布鞋、高级浴具等多种不同用途的生活用品。它之所以受到市场青睐,主要得益于其天然、环保、健康的属性。药用丝瓜耐干旱,对病虫害的抵抗能力较强,种植起来和普通食用丝瓜没什么两样,适合在丘陵岗地种植,一般清明节前后栽种,7月中旬到9月底采摘销售,生产过程简单,劳动强度较低。
村民胡道华和邻居们正在采收成熟的丝瓜,除草、剪枝、摘瓜、装车,现场一派繁忙景象。“趁还没到最热的时候,赶紧收取好,然后运到厂房晾晒,晌午太阳大,晾晒效果最好。”棠树乡窑墩村党支部书记郭德山戴着草帽站在田埂边说道,“基地每天用工10人,如果是采摘期,每天用工在40人以上,年发放工资近40万元。”
由于药用丝瓜产量高、效益稳的特点,在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的同时,还带动40多名村民在家门口就业增收。75岁的村民胡道华从育苗到采摘,一直在丝瓜基地务工,年收入2万多元。和胡道华一样,村民李世勤平时只要有空就到基地务工,年收入在1.2万元左右。“像我们这个年纪的人,在外面很难找到工作,在这儿务工不仅离家近,每个月还有固定工资。”对于现在的生活,李世勤感到十分满足。
产业旺则乡村兴。窑墩村丝瓜络产业的发展只是棠树乡产业振兴的缩影。截至目前,窑墩村丝瓜络种植面积260亩,亩产量100公斤左右,村集体年受益近80万元。
近年来,棠树乡把壮大村集体经济和增加农民收入作为乡村振兴的重要工作来抓,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丝瓜种植,采用“村集体+合作社+基地+农户”发展模式,不仅基地实现了丰产丰收,也让村民们实现了增收。下一步,棠树乡将立足资源禀赋,抓住丝瓜络产业发展优势,扩大种植面积,让农民既可以获得土地租金,又能带动更多村民通过种植或加工丝瓜络增收,让“丝瓜络”串起共富链。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