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乡村振兴的浪潮中,如何凝聚各方力量、激发乡村发展内生动力,成为破题的关键。河棚镇龙骨村以成立乡贤理事会为突破口,搭建起乡贤与家乡的“连心桥”,让在外游子心系故土、反哺桑梓,走出了一条“乡贤聚力、共谋发展”的乡村振兴新路径。
广纳贤才,汇聚乡村振兴“最强大脑”。河棚镇龙骨村曾面临人才外流、发展思路受限等困境。为破解这一难题,村党支部主动作为,通过“线上邀约+线下走访”双线并进,广泛动员乡贤参与家乡建设。一方面,召开返乡成功人士座谈会,以“家乡情”为纽带,邀请在外企业家、技术专家、退休干部等共话发展,座谈会上一位在外创业的企业家感慨到:“虽然我在外打拼多年,但心里一直牵挂着家乡。看到家乡现在这么重视发展,愿意听取我们的意见,我特别感激,一定要为家乡做点事。”;另一方面,村干部上门拜访知名乡贤,倾听他们对产业规划、基层治理的建议。同时,龙骨村创新选拔机制,通过“个人自荐+村民组推荐+党支部推荐”相结合的方式,选出48名政治素质高、群众威望好、带富能力强的乡贤加入理事会,涵盖经济、文化、法律等多个领域,为乡村振兴注入“智慧活水”。
化解矛盾,筑牢乡村和谐“稳定器”。针对农村矛盾纠纷多发的特点,乡贤理事会充分发挥其独特优势,成为化解矛盾纠纷、促进乡村和谐的重要力量。每当村里出现矛盾纠纷的苗头,乡贤理事会便会迅速行动起来,积极协同村两委成员以及包村镇干,组成一支专业且高效的矛盾调解工作队。他们都以真诚的态度、温和的语气与群众拉家常,充分发挥“中间人”的作用,以情动人、以理服人、以法育人。他们用朴实的语言、真实的案例,向当事人讲清道理、讲明利害,引导双方换位思考、互相理解。通过这种方式,龙骨村乡贤理事会成功化解了一起又一起矛盾纠纷。
纾困解难,织密困难群体“保障网”。自乡贤理事会成立后,乡贤们有钱出钱有力出力。在资金支持方面,乡贤们慷慨解囊,在节日来临之际,他们主动出资捐款,用于购买米、面、油等生活物资,并送到困难群众家中。乡贤夏先生说:“我从小就生活在龙骨村,小时候父母外出打工,我是乡亲们看着长大的,如今我有能力了,就想让乡亲们过得好一点”。在智力支持方面,乡贤们积极为村庄发展出谋划策。龙骨村的特色产业是水稻种植,在大米上市的关键时期,乡贤们充分发挥自身广泛的人脉优势,积极搭建销售桥梁,与各地粮食经销商、大型商超等对接,通过线下推介、线上对接等多元化的方式,全力帮助村里拓宽大米销售渠道,为龙骨村特色产业的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